首页

搜索 繁体

赵瑗·天意从来高难问3(1 / 4)

伯琮一直跟在赵熹身边,赵熹问什么他就答什么,绝不像平常孩子那样活泼,而是有些拘谨内敛,这一句话可谓是他走了那么一段以来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意见。

你怎么知道我的小名?

杨佑迟疑了一下:“这……”然后他的语气惊讶:“我看哥儿长得高,想是最大的五岁,属羊的,就叫了羊哥。北边都是这样的,肖什么便拿什么作小名。”

伯琮也不知道北边的习惯什么样,只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,前几天他听说书的时候,都说当今皇帝赵熹有太祖风范,生肖和太祖的也一样,他是太祖的后代,家里要祭祀,太祖皇帝出生在丁亥年,是属猪的,那么也就是说——

他仰着头看皇帝,心想,原来官家的小名叫猪哥吗?

这还真是……

赵熹还不知道伯琮心里在想什么,笑道:“想来南方没这样称呼小孩子的习惯,只巧被你撞上了。”话题轻轻一扭:“他是高,怪不得脸上不长肉,都去窜个子了。”

杨佑就跟着他把这个小插曲跳过:“我见哥骨架大,以后必定是练武的好材料。”

伯琮挺了挺胸,挺喜欢这个评价,赵熹被他逗笑了,又对杨佑道:“到时候请你来做他的师傅如何?”

伯琮忽然感觉到很失望,眼睛微微垂落,远方有一个小石子,他想要去踢,他心里有点堵得慌的时候就想去踢小石子,可赵熹的手牵着他,他又不想放开,就只能凝视着石子不放。

杨佑笑道:“只怕官家心里另有他人。”

赵熹毫不讳言:“是。”等杨佑反应了一下以后,赵熹道:“我预备亲自教他,同安以为如何?”

杨佑一揖道:“无人能出官家之右者!”

君臣两个不知为什么又各自笑起来,那种笑意长久地留在赵熹脸上,一直到杨佑告退了还存在,阳光洒满他脸颊上那个凹陷的酒窝,赵熹回头看了一眼以后,宫女、内侍都离得很远。

广场的风徐徐吹拂。

赵熹牵着他的手:“你好像不太愿意亲近同安?”

伯琮心里一突,他想杨佑和官家的关系看起来很好,这是在怪罪他吗?可赵熹的手牵着他,云袖缓缓垂落。

他感觉,赵熹希望他说实话,不管实话是什么。这种感觉从哪里来的呢?不知道。

于是伯琮想了想,问道:“官家,太尉也属羊吗?”

赵熹有些惊讶:“他当然不属羊。他是属…属马吧?”

伯琮问:“那他为什么要叫‘羊太尉’呢?”

赵熹噗嗤一笑:“他是杨家将门之后,姓杨,不是属羊。”

伯琮张了张嘴:“他不是姓张么?”

赵熹问:“为什么觉得他姓张?”

伯琮想了想,用他仅有的知识告诉赵熹:“他是张英的大儿子。我想,张英姓张,所以他也姓张。”

五年前,皇帝能够在一片飘摇的风雨中重建宋朝,有四名将领功不可没,即张英、刘平、韩骐、岳展,人称之为“中兴四将”,坊间常有他们的抗金的故事流传。在这其中,韩骐、岳展的经历最为传奇,但若说起跟随皇帝最久、功劳最大的,当属张英。

他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并不是拥携劝说赵熹南渡,失却北方的大片土地;而是劫掠与贪婪。

当年,赵熹避敌海上,命他抗击金军,他在明州打了对金第一场胜仗,然后就开始以追击金兵之名抢劫民间,完颜宗弼在前面如梳子般粗粗抢完,他在后面如篦子般细细劫掠。完颜宗弼一直大摇大摆地抢到南京,才被韩骐跟岳展分别阻住。

而大家分析他之所以敢这样嚣张,除了当年对皇帝的拥戴之功外,更有他的两个儿子的功劳,“小男”田师中是他的女婿,给他出谋划策;而“长男”杨佑,则是皇帝的心腹要臣,日夜宿卫于皇帝身边,最受皇帝的信任,肯定说了不少张英的好话。

杨佑自然不是张英的儿子,只是出自于他麾下的子弟,但伯琮不清楚这些,他只知道张英的儿子是杨佑,杨佑帮着张英,因此张英干坏事,皇帝都不知道,他想告诉皇帝张英坏,可张英哪里坏?他说不出来,依稀记得母亲说过张英的兵跟着完颜宗弼先后来到了秀州,她躲到了庙里生产。但又一个问题挤占了他的脑子,杨佑姓杨,不姓张,这是为什么呢?

而赵熹的下一句话让他更加困惑了:“他不是张英的大儿子,是我的。”

伯琮的大脑停止运转:“啊?”

所以他姓赵,和我一样?

可官家就是因为没有儿子,才把我叫到宫里来的呀,杨佑如果是他的儿子……等等,官家几岁来着?杨佑竟然是他的儿子?

赵熹说:“他是我的大儿子,你是我的小儿子。”

伯琮更疑惑了。

杨佑如果是官家的儿子,而非张英的儿子,那他的确不应该讨厌杨佑。可为什么听到官家让杨佑做他师傅的时候,他还有些不高兴呢?要知道在一天以前,习武两个字对于伯琮来说,犹如天方夜谭。

赵熹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