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71节(2 / 3)

愧是进士中的佼佼者,讲起八卦来幽默又风趣,嘲讽意味还足,听得柳贺、张元忭与邓以赞纷纷竖起耳朵,只觉得再来一盘瓜子就更好了。

讲完八卦,众人不可避免地提起了俺答封贡一事,这是当今天子即位后最重要的一桩事,也是内阁的政柄。

此事一了,内阁首辅李春芳立刻求退,可惜李春芳上了疏,皇帝不允,又上了一疏还是不允,李春芳之后没再上疏,就被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,说他只上疏两次是为了骗取皇帝的恩德,为他弟弟调动工作,又说他爹居家不检。

李春芳于是在十八天内五辞首辅。

柳贺:“……”

内阁首辅之位坐着当真烫屁股。

其实在大明朝,越是重臣辞官时越是隆重,不辞个十回八回说明皇帝嫌弃你,举个例子说,柳贺家乡的黎县令(当然现在已经不是黎县令了)要辞官,他上疏了也没人理,皇帝根本不知道他是谁。

据说到了万历后期,福建人李廷机当阁老的时候,朝政松弛,李廷机干得快累死了,写辞呈给万历万历都不批,他气到写了一百二十三封辞呈,自己住到庙里表示老子不干了,可惜万历还是不批,李廷机得了个“庙祝阁老”的称呼,不顾抗旨直接跑回了老家去。

辞职辞不掉也是心累。

敕书

朝中大事与柳贺无关,作为翰林院新兵,他谨记着多听多看多学之事,如此也将翰林院内的门道摸得七七八八。

柳贺唯一不太能接受的便是起早,虽说他读书时已习惯了早起,但读书一事毕竟是自愿为之,累便少读一些,状态好的时候便多读一些,上班却是强制性的,且不能缺勤。

即便考中了状元,成为人人羡慕的京官,柳贺的愿望仍然是不上班。

这般想的其实也不止他一个,大明朝的懒官不少,即便是皇帝也有不想上班的时候。

柳贺如今卯时正要来衙门点个卯,正式上班的时间则要迟上一些,在这个时间里,柳贺可以在早点铺子里点上一碗豆腐脑,再夹上油条蘸着吃,只要别正好碰见下早朝的大佬们就行。

柳贺、张元忭和邓以赞虽然不需要去各部观政,但眼下三人仍然处于实习期,因而不需要上朝。

柳贺吃过早饭,再晃到翰林衙门中,继续修《世宗实录》。

他做事谨慎,虽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修书一事上,但只要做了,柳贺便是全身心的投入,看得眼花了,便倒一盅茶慢悠悠地喝。

史馆中卷宗浩如烟海,待久了难免会觉得疲乏,柳贺揉了揉眼睛,正要伏案休息片刻,就见赵志皋笑嘻嘻地朝他走来,递给他一袋果干:“这是我老家的特产,吃着解乏,柳修撰也尝一尝。”

赵志皋是浙江兰溪人,兰溪的蜜枣、杨梅等在京中都很有名气,赵志皋嗜甜,修史之余便要嚼一嚼果干,也时常给诸同僚带。

“多谢赵修撰。”

在史馆中待了近一月,柳贺与罗万化、陈栋,以及黄凤翔、沈鲤等人相处都算融洽,柳贺为人并不高调,与人相处时也尽量多做少说,但他读书、修史都极认真,他来了一月,翰林院诸翰林便发现,若有涉及典故出处之事询问柳贺,他必能有所回应。

“难怪此子能三元及第。”

柳贺只当自己是翰林院中一枚艰苦朴素的螺丝钉,他却不知,自他连中三元后,他的科举故事早已传遍了大明朝的大江南北,如今戏文里都不唱商文毅公连中三元之事了,唱的都是隆庆朝的柳三元。

能入翰林院者最是心高气傲,这里集结了大明朝精英中的精英,在科场上可谓所向披靡,即便柳贺连中三元,他的才学也未必真能征服他的同僚们。

但柳贺于修史一事上展现出的功底叫人佩服。

他每日所写的条文交上去,严肃如丁士美也时有夸赞。

干了一月后,柳贺也有些期待新考选的庶吉士进史馆了,如今史馆内修史的翰林虽然多,但翰林们通常身兼数职,比如黄凤翔除了修《实录》外,也要教宫内的小内侍读书,柳贺见他辑录《月令》、《学记》等,内容翔实又易于理解,可看性十足。

“泽远觉得我这书编得如何?还请泽远指正。”

柳贺着实挑不出毛病,只觉黄凤翔做事踏实又有功底,是他很佩服的那类人。

翰林们除了日讲、修史外,也有教导宫中内侍、撰写诰敕等职责,其中教导内侍算是一项美差,毕竟大明开国二百年,太监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。

便是杨一清都要借助张永之势才能扳倒刘瑾,张居正与冯保强强联合才能使内外清净,将改革推行下去。

结交宦官虽令清流不齿,却也是一条升官的捷径。

……

一转眼便到了隆庆五年的五月,天气渐渐热了起来,翰林院中同样是一片躁郁之声,隆庆年后朝局安稳,不似嘉靖年间斗得你死我活,翰林院这样的清闲之地也难免被卷入。

朝中无事,翰林官们自然也无事可做,柳贺专注地修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