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云初的父亲乃国子监祭酒,是王书淮的恩师之一。
王书淮重规矩,该做的事一件不落。
谢云初笑而不语,转念又道,“对了,母亲那边…”谢云初语气迟疑着。
王书淮立即明悟,“放心,我会处理。”
谢云初这会儿笑容真诚了几分,立即将小小的工具人抱回怀里,朝他屈膝回了后院。
王书淮将手背在身后,静静看着母女俩远去,丝毫没意识到妻子没有像往常那样邀请他去后院用膳。
珂姐儿趴在谢云初肩处朝爹爹做鬼脸,过了一会儿兴许是饿了,鼓囊囊的腮颊嘟起,水汪汪望着娘亲鼓囊囊的胸脯,俯首就要去咬,她身子往外一拱,差点从谢云初怀里跌下来,
谢云初吓出一身冷汗,不远处的王书淮见状,也迅速掠身过来,从后抬手扶住了珂姐儿后背。
谢云初猝不及防,
母女俩齐齐撞到王书淮怀里。
半个身子重重磕在他结实的胸膛,那一抔绵软被挤得不像样。
谢云初脸有些尴尬,立即退开一步,别过脸去拂了拂被风吹乱的额发。
王书淮接住珂姐儿,目光不着痕迹扫过谢云初胸前。
那双受惊的脱兔,在夜风中轻颤。
心底微微滑过一丝痒意,她竟是没有束胸,罢了,在家里,倒也无妨。
王书淮很快移开视线。
林嬷嬷等人听到动静,纷纷迎了出来,有人接过孩子,有人扶着谢云初入内。
夫妻俩相继转身,背道而驰。
王书淮连夜遣人告诉姜氏,谢云初即将回娘家住几日,姜氏脸色登时就变了,自谢云初嫁来王家,从未回娘家过夜,总总是白日去,不到傍晚便回来,掐指一算,今日三月二十八,谢家大老爷四月初三寿辰,这么一算,谢云初得在谢家住上四五日。
这还了得。
姜氏不敢跟儿子较劲,翌日醒来便吩咐管事嬷嬷,
“去将谢氏唤来伺候我梳洗。”
嬷嬷去了,眨眼间又折了回来,哭丧着脸道,
“太太,二奶奶今晨同二爷一道出门,临行前往上房方向行了一个礼,说是谢家有要事,来不及面辞,她先去了,回头再与您告罪。”
姜氏气了个倒仰,
“她敢!”偏生谢云初礼仪全备,叫人挑不出错来,姜氏憋屈得慌。
谢云初并不知婆婆被她气得跳脚,她将孩子留在家里,轻轻松松出了门,方才她也交代王书淮,她不在时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多照看孩子,她偏要离家几日,好叫王家人受受她不在府上的滋味。
马车徐徐在谢府大门前停下。
朱门洞开,一秀美婉约的妇人亭亭立在阶下,瞧见她,莲步轻移,迅速迎了过来,嗓音柔软而殷切,
“大小姐回来啦。”
正是一副菩萨心肠的陆姨娘。
陆姨娘一如既往,亲自在门口迎候谢云初。
丁香色的云锦对襟长衫,袖口纹着精致而低调的兰花纹,纤细的身如同雨后江南飘在天际一抹流烟,笑容像风吹过湖面的涟漪,温婉之余,风情不减。
哪家的姨娘能在大门口抛头露面,何况谢家以诗礼传家,讲究体面。
但陆姨娘却能让所有人心甘情愿接纳她,甚至敬重她。
谢云初父亲乃当朝国子监祭酒,母亲出身金陵名门,二人因祖辈约定被迫结为夫妇,母亲性情张扬而爽利,父亲却是出了名的书呆子,婚后二人脾气不投,摩擦不断,至谢云初四岁且弟弟出生当年,母亲产后抑郁最终毅然决然与父亲和离,回了金陵老家,这一去便是十五年。
谢云初自那时起便学着照料襁褓里的弟弟,顶着谢府长辈嫌恶的目光如履薄冰,兢兢业业过日子,她不敢哭,也不闹,四岁便如同小大人似的,照顾小的,服侍老的,尽可能用乖巧勤勉换取长辈一丁点怜惜。
陆姨娘便是那个时候,对她施以援手。
她和弟弟的衣裳是陆姨娘手缝,她和弟弟的药膳粥食也是陆姨娘亲製,甚至每每在父亲不满弟弟学业时,也是陆姨娘扑在跟前,护住弟弟,将自己的儿子推向人前替弟弟背锅。
当真是菩萨心肠,贤名远拨。
她的温柔怜爱弥补了谢云初对母亲的向往,以至于私下无时无刻不告诉自己,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。
所以,当看到陆姨娘穿着破旧的粗布衫忙前忙后时,她把自己的月银全部交给她保管。
当陆姨娘因为妹妹谢云秀闹天花,扑跪在她跟前,求把原本给谢家嫡长女居住的宽阔院落让给妹妹时,她毫不犹豫倾身相让。
如此种种,她有的,妹妹有,她没有的,妹妹还有。
她始终记着那份恩情,毫不保留地信任与回馈。
可不曾想,这一切皆是陆姨娘母女的诡计,她伏低做小获取美名,柔奸贤诈换取她信任,成功取得谢家所有人的认可和敬重,随后一步一步蚕食,从小妾谋到正妻,